上星期介紹了電影《哈利本森:大攝影家》,今天想從應景的六四來談劉香成。
高中的時候有陣子很常跑圖書館看六四相關書籍,不過我是到了前幾年才從主圖這張躲避坦克的男女才認識劉香成這個人。他是美聯社和《Life》雜誌派駐北京首批記者,蘇聯解體的時候為了拍戈巴契夫宣讀辭職講稿而挨了一記重拳,倒地後爬起來狂奔發稿,那張照片也為他贏得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幾年前他在中國辦了《中國夢,三十年》的攝影展,基本上他的作品紀錄了毛澤東過世之後的中國,記得當時曾在某篇報導中看到這樣一段文字,「那個時代,中國沒有什麼顏色,人們穿的都差不多,看上去都是一種樣子,色彩的統一反映出集權。」他說毛澤東過世後,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如釋重負的感覺,中國慢慢走向改革之路,當然他的鏡頭也記錄了後來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沒有不忍直視的血腥畫面,躲避坦克的男女卻跟那張著名的坦克人一樣震撼。
從黑白到彩色,從戴著墨鏡的年輕人到穿著Dior在市場被圍觀的小模,從姜文和張藝謀的呆傻樣到陳紅的慵懶姿態,劉香成一樣是用鏡頭在記錄歷史與近代中國的種種變化。2015年他在上海開設了攝影藝術中心,是中國第一個公認非營利的攝影藝術機構。他說,「攝影涵蓋了人文的集體記憶」,如果你想瞭解近代中國的變化又不想讀一堆文字資料,推薦可以從他的攝影作品開始。